2025.07.30
阅读量:
屈嘉慧,西安欧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2025届毕业生,现已入职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简称“360”)产品部门。
大一入学,踏进专业课堂时,她曾因担心“能不能搞懂技术代码”而忐忑;大二加入学院品宣工作室,与不同专业的小伙伴一起天马行空,她收获了专业之外的多项软技能;大三暑假在北京360公司实习,她浸润在网络安全领域,快速丰满自己的专业储备;大四毕业,当收到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的入职offer时,掌心里的汗已化为心底坚定自信的底气。
屈嘉慧的大学四年,是“按你本来的样子生长”这句话最鲜活的注脚。当深奥的技术遇上人文的氛围,保持韧性,持续精进,她这棵小树苗在欧亚的坐标里,扎稳了破土向上的第一圈年轮。
最初选择物联网工程专业,屈嘉慧坦言有几分“人云亦云”——因为哥哥朋友的妹妹选了类似的专业,觉得蛮不错,自己也想试试。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程的时候,她也曾满心忐忑:“觉得自己天生对技术和代码类的东西有些愚钝,没啥天赋。”
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创新实训中心
随着对欧亚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信息工程学院触手可及的学习资源了解更深入,大一第二学期,屈嘉慧慢慢发现了传感器数据与用户需求之间竟然存在着许多奇妙的关联。在专业课老师设计的教学场景里,在技术与人文交织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课上,她找到了独特的切入点:“别人专注代码实现,我却在大脑里开始设想「用户场景模拟」的搭建。”
这份对技术温度的敏锐感知,以及那句“按你本来的样子生长”的温暖鼓励,让屈嘉慧在日后的学习中不再执着于追赶预设的模板,而是顺着兴趣的藤蔓去摸索,并在大三选择了“信息安全”方向,继续精研自己的专业领域。
物联网专业实训课上的小组作业作品
“把每个时间节点该做的事做好,做扎实,顺势而为,路自然就顺了。”在这样的人生信条驱使下,屈嘉慧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该上课时认真上课,即使部分硬件技术课晦涩难懂也会尽量学好,这样才能逐步深入到物联网工程的各个细分领域。
现在看来,在信息安全方向的踏实耕耘,为她日后的实习乃至求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悄然建构起了她对“责任”与“准确”的初步认知。
每每回忆起信息工程学院挂着“源代码品宣工作室”铭牌的513教室,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混合着咖啡香、键盘敲击声和热烈讨论声的独特气息。这里是屈嘉慧大学生涯至关重要的“能量补给站”和“成长加速器”。
“信工院的孩子,说不想加入‘源代码’,那多半是嘴硬!”屈嘉慧笑着回忆,眼神里闪烁着对大学时光的怀念。这份吸引力,源于工作室独特的“磁场”——这里汇聚的不仅是技术大牛、设计高手、文案达人,更是学院各年级各专业里思维活跃、充满热情的“同路人”,大到学院的品牌活动策划执行,小到每天的公众号运营、视频剪辑和照片拍摄,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源代码”品宣工作室师生合影
对于天性外向、乐于社交的屈嘉慧来说,这里简直是如鱼得水的乐园。她形容自己像一块干硬的海绵,迫切地想要吸收周围的一切养分,“向外‘摄取能量’是我保持活力的秘诀。在工作室,和不同专业的伙伴们一起拍摄、策划活动,那种‘同频共振’的感觉太棒了!你会发现,原来技术之外的世界如此辽阔,一张设计海报、一段推广文案、甚至一次活动的策划思路,都能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启发。”
工作室待了近三年,屈嘉慧时常感受到来自周围无形的驱动力,“大家都很优秀,都在努力输出,这种氛围下,你自然而然也想做得更好。”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她的专业热情渐渐被点燃,开始找到“信息安全”这个感兴趣的细分领域,并在潜移默化中磨砺着自己的软实力——待人接物更为沉稳、周到,学会了更有效地倾听与表达。她的热情、责任感和逐渐展现的组织能力,让她从一名积极的参与者被推选为剪辑部部长,大三时开始带领比自己小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工作。
屈嘉慧在工作室日常活动拍摄中
跟着摄影部学长学习照片拍摄、光圈使用和构图技巧,全流程参与学院科技节的创意策划、文案撰写和推广报道,带着团队小伙伴加班加点剪辑视频保证第二天按时推送……从负责一块“拼图”到指挥部门“版图”,从专注技术细节到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横向学习发展,“虽然很累,但我喜欢这里,它让我看到了群像的力量和成长的无限可能。”屈嘉慧说,更重要的是,在优秀的集体中,个体被照亮、被赋能,彼此扶持,共同向上。
大三第二学期结束前,屈嘉慧开始关注互联网大厂的实习机会。在网上投递了五六份简历后,她争取到了在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机会,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安全咨询岗位。
2024年暑假,当推开360公司的玻璃门时,屈嘉慧感觉自己像踏进了未知的丛林。各个工位上忙碌的身影、屏幕上跳动的系统界面,取代了校园里熟悉的课堂和工作室。“坦白说,刚进去那会儿,真是有点‘懵’。” 她后来笑着回忆,语气里带着对当时那份青涩的自嘲。
安全咨询——这个听起来光鲜的title,落在她肩头却是一连串实实在在的问号:具体要做什么?怎么跟各行各业的客户聊透他们千奇百怪的安全痛点?又怎么把课本上那些理论,变成客户能看懂、能用、能解决问题的方案?眼前仿佛是一片迷雾笼罩的“无人区”,脚下的路,得自己一步步踩出来。
迷茫没有持续太久。屈嘉慧骨子里那份韧性和乐观很快占了上风。她甩掉犹豫,一头扎进了公司内部知识库。“那简直是座宝藏山!”她眼睛发亮地形容。她不再被动地等待任务“投喂”,而是主动出击。午休时的间隙,下班后的工位,总能看到她对着屏幕专注的身影。在海量资料里搜寻翻看经典项目案例,琢磨行业大咖的实战心得,追踪最新的黑客攻击手法和防御策略报告……像收集散落的拼图碎片一样,从宏观的战略框架到微观的操作步骤,她一点点拼凑着对安全咨询业务领域的全景认知地图。
360公司的工作日常
闭门造车总有局限。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几位“愿意点亮后来者”的导师。“我脸皮比较‘厚’,抓住自己E型人格的优势,逮住机会就问。”技术细节卡壳了?问!客户沟通拿捏不准分寸?问!方案背后的设计逻辑想不通?更要问!每一次请教,她都像捧着珍贵的礼物,认真记下,回去反复研究。导师们倾囊相授的不只是答案,更是他们思考的逻辑、踩过的“坑”,以及课本里找不到的“江湖经验”。这些宝贵的“隐性知识”,成了她在“无人区”里少走弯路的指南针。
她还有自己的“秘密武器”—— AI工具。面对海量的新规或晦涩的技术白皮书,她会先让AI提炼核心脉络和关联点,快速搭建认知框架,再精准切入关键部分深读。从踏入“无人区”的懵懂,到主动“寻宝”、勇敢“问路”、善用“工具”,屈嘉慧迅速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扎实的职业“小白”成长路径。
在360公司实习的9个月里,无数个加班的夜晚,反复修改的《保密风险评估报告》《数据安全咨询报告》,与客户沟通前的紧张演练……屈嘉慧坦言,压力是常态。但正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实战熔炉里,她完成了从生涩到熟练、从亦步亦趋到形成自己工作方法论的蜕变。她开始理解,安全咨询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沟通的艺术、风险衡量的智慧和对客户业务的深度理解。“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不再只是被动执行,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更好’‘如何让我的输出更有价值’,这种主动思考和建立方法论的过程,是实习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屈嘉慧说。
得益于在360公司实习的经历,屈嘉慧对于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也逐渐清晰,“希望自己在互联网科技大厂多一些历练,这里的平台更大,机会也多一些。”同时,她也非常喜欢360公司的氛围,“这里的前辈会非常耐心地教我们这些实习生,有不懂的地方尽管问,大家也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收获特别多。”
来到2025年的毕业季,屈嘉慧很自然地想冲一下互联网大厂的offer。求职的过程远比她想象中要寂静——投出的简历并非总能激起回响,精心准备的面试也可能在某个环节戛然而止。“说不煎熬是假的。”回忆起三四月份求职的那段日子,屈嘉慧说,“看着身边的同学陆续尘埃落定,自己还没有着落,心里难免会打鼓。” 但是,凭着对目标的向往以及9个月实习在心底沉淀下的“底气”,她还是想再试一试。
这份底气,源于在安全咨询实习岗位上的深度浸透。当面试官层层追问项目细节、风险处理逻辑、与客户的沟通策略时,那些在北京360公司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熬过的夜、与导师反复推敲过的方案、亲手梳理过的无数安全漏洞报告,以及用教训换来的“检查再检查”的职业本能,都化作了她应答时清晰流畅的思路和眼神中的笃定。“实习积累的不仅是经验,更是一种能穿透简历纸背的对岗位的深刻理解和职业化的思维方式。”屈嘉慧说。
等待最终结果的日子,时间仿佛被拉长。终于在6月的一个下午,手机里一封新邮件的提示音“叮”地响起,一条“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入职offer”的字条让她眼前一亮。“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一下,巨大的喜悦才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屈嘉慧描述那一刻,声音里依然能听出当时的激动,“不单单是开心拿到了工作,更是一种被看见、被肯定的感觉。”
2025年6月毕业前夕,屈嘉慧在信息工程学院留影
回望自己的选择与坚持,屈嘉慧的眼神透露着坚定:“人生最重要的,或许不是每一步都精准无误,而是不断进取的姿态和对自我选择的笃定与不悔。” 她深信欧亚赋予她的那份“本色生长”的力量。
从一名刚开始对专业充满忐忑的新生,到源代码品宣工作室的横向成长;从闯入安全咨询“无人区”的小白,再到叩响互联网大厂的门槛——屈嘉慧的年轮里,刻满了“把当下事做扎实”的务实,也烙印着“顺天性深耕”的智慧。
“希望学弟学妹们带着兴趣去探索,像种子一样深深扎根,汲取养分,然后,静静地、充满信心地等待属于你们的明日花开。该来的,总会在努力生长的路上,与你不期而遇。”她的话语温柔,像是对曾经那个迷茫却勇敢的自己的回应。
/ 毕业生说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