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阅读量:
在校期间主要成就:
1、2020-2021年信息工程系学院起点杯编程大赛校级二等奖;
2、2021年获微信小程序开发大赛校级优秀奖;
3、2022年获得大学生编程大赛西藏民族大学校赛铜奖;
4、2023年获得一项主要成就:
图书馆书籍归还管理装置发明专利(该装置适用于无人值守场景)。
书桌一角的留学申请材料里,藏着一段从西安到海外的成长轨迹。今天我们对话西安欧亚学院2020级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董雨荷,一位在AI与软件工程交叉领域探索的追光者,听她用留学故事拆解“成长”的密码。
从兴趣出发:一张游学票根点燃留学梦
“大三的游学项目像一把钥匙,让我确定了方向。”回忆起留学初心,她十分激动。本科期间对数据科学的浓厚兴趣,在游学中与AI技术碰撞出火花,坚定了她出国深造AI与软件系统结合方向的决心。
西安欧亚学院为她提供了推荐信,组织留学分享讲座,让她对相关事宜有了清晰的认知。并且在老师的助力下,她围绕兴趣精准规划:一边攻克英语难关,一边积累项目经验,最终手握心仪院校录取通知书,开启海外求学路。其中“选校时别只盯排名,课程设置是否匹配职业目标更重要。”这是她给学弟学妹的经验分享。
代码与挑战:在跨文化课堂里破局生长
初到海外,课堂讨论的高频节奏曾让她手足无措,时差与饮食差异也带来适应难题。但她用"多交流、多参与"的信念破局:加入AI Lab学生组,在代码review活动中碰撞思维;参与科研助理项目,在真实数据中打磨系统分析能力;更在留学前,于科技初创公司后端开发实习阶段,积累行业实战经验 。
“机器学习金融欺诈检测项目让我真正懂了AI的价值。”她聊起印象最深的课程项目,小组用真实数据集进行特征工程与模型训练,最后还做到了可视化展示,这不仅锻炼了Python编程与数据处理硬技能,还提升了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的软实力,让她体会到技术落地的力量。如今的她已经能从容应对开放课堂,在跨文化协作中自如切换角色。
趋势与展望:在技术浪潮中锚定航向
谈及专业前景,她如数家珍:“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在全球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数据安全、智慧医疗等领域爆发式需求,让专业发展前景持续变好。”留学经历让她了解行业脉络——未来技术将更深度融合AI、云计算与边缘计算,而伦理安全与个性化设计会成为新风口。
对于未来,她目标清晰:既要深耕算法开发与系统架构核心技能,也不排除读博深造的可能。“不被困难吓倒,只为成长而坚持。我相信每一步挑战,都是未来更强大的基础。”这句座右铭陪她度过无数熬夜改代码的夜晚,也让她在实习中从青涩到独当一面。
给追梦者的话:早规划,敢探索
回望留学路,她用“成长、挑战、跨文化、自我探索”四个词总结。她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简单实在:尽早锁定兴趣,语言成绩与项目经历两手抓;留学初期焦虑很正常,多参加学术分享和社团活动,才能更好的适应和成长。
从西安欧亚学院的课堂到海外实验室,从迷茫的选课季到笃定的职业规划,一张张票根串联起她的留学时光。正如她所说:“留学不只是拿文凭,更是在陌生环境里逼自己成长的勇气之旅。”这或许就是留学最珍贵的记忆——在代码与远方的交汇处,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