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阅读量:
2024.03.20
New Professor Training
信息工程学院为了提升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组织了分院新教师发展系列活动,活动主题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反思”,前三期分别围绕软考的特色,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新入职教师的说课和讲授来进行。
参加活动的人员:分院院长助理徐以美老师、督导组全体老师。
第一期:软考那些事
为帮助新进教师及有晋升需求的教师更好地了解职称晋升路径,信息工程学院于2024年3月20日举办了一场“软考”专题培训。此次培训由徐以美老师主讲,她详细解读了软考的相关政策、考核形式以及备考策略,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培训,教师们对软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备考方向,掌握了有效的复习方法。此次培训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也为他们未来的职称晋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期:DSP实训-定时器
本次主讲是电信课程组的高仕文老师,他针对《DSP实训-定时器》这节课,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等要素进行了说课和讲授。
随后,参会的各位教师对高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
徐以美老师对高老师的授课给予了肯定,并给出了中肯意见。她提出:应使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刚开始的目录可以直接导入,或者转化成比较自然的语句给学生讲。
杨磊老师听完后表示自己和高老师的工作经历相似,听课中也比较认同高老师的讲课方式,课程中思政元素添加的很自然,能够恰到好处的给学生引出问题。在实训课程的展示板块,学生精力比较集中,应该更加关注到课堂的整体情况;而实训的部分,在学生实训过程中,较难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每一组提前让较强能力的学生提前介入,这样可以去帮助组内其他学生完成。而实训如果能跟具体的项目挂接,或学生能参加实际比赛项目,则教学效果会形成一个闭环,从基础实验-完成-拓展,形成了一个从理论到最后真正实际应用,教学效果更佳。
DSP是在工程领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应用,如果能把一个完整的项目拆解出来,加到每一部分实验的扩展部分,这样相当于实际完成了一整个完整的项目,这对学生能力的一个更好的提升。
侯传教:说课目标应涵盖知识、技能和素质,布鲁姆目标下,实验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成长。课程设计需强化评价与反馈,形成闭环,如同工程认证理念。授课时,先阐述定时器的场景与价值,激发学生兴趣,再讲解参数设定、目的和意义,最后展示实践效果。
陈宏:实训课应平衡理论与实践,理论讲解后要确保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需迅速响应学生实操中遇到的问题,对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则面向全班讨论。这样,理论与实践才能相得益彰,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期:通信专业的教与学
刘佩老师全面展开课程,涵盖知识回顾、学习目标设定、案例引导、深入知识解析和综合应用探讨。课堂上,她巧妙融入多元互动,如提问、思考题设计、实例剖析和案例总结,激发学生参与。
在场教师纷纷提出见解和改进建议,共同致力于提升教学效果。
杨智敏老师:课程内容丰富,从引入思政元素、目标清晰,案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条理清晰。建议改进思政的自然融入,重新审视半导体引入的适宜性,并在讲解存储方法时,明确物理扩容之外的软优化方法。
马丽华老师:优秀的点是课程开始和结束的“课程地图”展示,认为能帮助学生定位学习进度。建议使用通俗语言,结合生活实例,设置有层次的思考题,板书内容应强化知识的连贯性。
侯传教老师:授课PPT美观,课程设计的美感和完整性很好。建议明确课程间的联系,如刘老师的课程与数电的关联,详细解释片选、字选的程序实现,并更多关注学生理解度。
田亚楠老师:整体都比较好。但思政部分略显生硬。建议案例分析更注重参与度,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尾声
分院未来将继续加大力度,针对新任教师开展一系列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旨在不仅帮助新任教师拓展教育教学视野,深化对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理解,而且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们期待全体新任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共同推动信息工程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的高度!